(相关资料图)
近日,通辽市科左后旗“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观摩会”举行,旗主要领导,旗农牧、财政、发改、林草、乡村振兴、经济合作与金融服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各乡镇苏木党委书记悉数到场。实景展示舍饲高效养殖、优质牧草种植、自繁自育、散栏育肥、集体育肥等13个肉牛产业发展典型。大家边走、边看、边点评;找不足、赛成果、比措施;直击问题要害,现场解决问题。
“我们开展这样的观摩会,就是要深入落实通辽市建设‘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的发展定位,发挥科左后旗在肉牛产业发展中的核心优势,为打造标准化模式化养殖示范旗立标杆树样板。”科左后旗旗委书记解春贺说,今年全旗要在抓实肉牛繁育,拓展育肥和屠宰加工链条上下功夫,努力提升肉牛品种质量、发展标准养殖、强化优质饲草保障、健全社会服务体系,确保全旗肉牛存栏稳定在100万头左右,把肉牛产业真正打造成富民强旗的主导产业。
通辽市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既是世界玉米三大黄金带之一,也是世界肉牛黄金养殖带。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2215.9万亩,草原面积3487.7万亩,有利的自然优势和气候条件造就了该市“内蒙古粮仓”和“中国草原肉牛之都”等美誉,具有发展肉牛全产业链的区域优势和产业基础。
近年来,通辽市依托农牧结合优势,围绕建设国家高质量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战略定位,全力发展肉牛产业。通过建基地、育品牌、带农户、补短板,全力推进肉牛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形成了政策促动、项目拉动、示范带动、品牌驱动整体发力,扩群增量、提质增效同步推进,农牧循环、绿色发展协同共创,龙头企业、全产业链相互支撑的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2022年全市牧业年度牛存栏367万头,出栏肉牛100多万头,8家规模化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年屠宰能力达到100万头,年产牛肉20万吨。种质资源、养殖规模、交易数量、品牌价值、服务体系等各项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2022年12月25日,通辽市委六届四次全体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到2026年全市肉牛产业要形成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实现肉牛产业全国地级市肉牛数量第一,向综合效益第一跃升。2023年制发的《2023年通辽市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要聚焦建设国家高质量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全面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坚持富民产业定位和全产业链发展方向不动摇,着力优化布局、稳量提质,突出龙头带动、项目引领,强化政策扶持和科技创新,集中突破深度育肥瓶颈,全力补齐屠宰加工短板,加快建设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的目标。3月21日,自治区党委常委、通辽市委书记孟宪东在市委召开的重点工作双月述评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夯实肉牛繁育这“1个基础”,寻求育肥和屠宰加工“2个突破”。
为实现这一目标,通辽市坚持以集群化发展为导向,全流程谋划产业布局。成立市旗两级肉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肉牛产业办公室,配备工作专班,做到层层有人抓、有人管。聘请专业规划公司和专家团队高标准编制肉牛产业发展规划,相继出台牛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行动计划、扶持政策、肉牛保险、金融服务等“1+4”政策文件,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发展定位,逐级细化目标任务,挂图作战,确保工作落实落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市财政每年安排预算资金1亿元,整合项目资金3亿元扶持牛产业做大做强。金融机构推出肉牛产业信贷产品近50个,形成信用、抵押、担保等多种信贷模式,全市每年肉牛产业贷款余额可达180亿元以上。
动力与政策同行,成就与梦想同在。该市以标准化养殖为支撑,全过程提升饲养水平。制定并推广《科尔沁肉牛品种要求》等28项地方标准和科尔沁肉牛“蒙”字标标准。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肉牛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开创了“互联网+肉牛”产业新形态,建立了牲畜无规定疫病区,形成了防治结合、四级联动的兽医防治体系。
该市坚持农牧结合、为养而种的农牧业发展思路,以国家粮改饲、优质高产苜蓿、退耕还草、植被修复、奶业振兴等项目为依托,引导养殖场(合作社、户)在高产农田发展连片全程机械化青贮种植。年种植青贮500万亩以上,人工种草保有面积100万亩以上,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超过70%,粗饲料总供应能力2400万吨,市场化南贮北调运储机制基本形成,实现了种养循环、绿色发展。
积极推进规模化经营,积极引导扶持养殖企业新建或改建起点高、规模大、配套设施齐全的人畜分离示范性规模育肥牛场。探索推广村外建舍、集中养殖、人畜分离模式,通过入股合作、托管饲养、“合作社+基地+品牌”、综合服务等经营方式,带动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年出栏万头以上规模场3个、千头以上规模场37个、百头以上规模场1396个,规模化以上育肥牛场年出栏育肥牛能力达到40万头。(记者 郭洪申)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家电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